关于某火电发展报告的十个观点
- 索引:194
- 发布时间:2016/5/3 9:24:13
- 点击次数:191
- 加入收藏
1、火电2015年度利润相对较高,然而在煤价800元时,也曾经面临全行业亏损的格局。当时全国所有的火电为了承担社会责任,高价买煤也未停电,每度电都承担了巨额的亏损。经济周期问题,不论中国还是西方,历史上已多次出现。其根源在于市场价格不能有效传导,供需交流不通畅,而与主观暴利意图无关。贪欲恒久远,万年永流传……这本身是一个恒量。开展相关研究,如果可以采取更长周期的数据,而不是仅仅看最近三年,将展现更多的有效信息。
2、为鼓励火电企业开展脱硫脱硝业务,目前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督与奖励措施。而且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相关电价及电量补偿措施,其运行成本低于综合收益,存在赢利空间。从而促进了电企主动改造,也为全国全面开展超低排放,开展了有效的探索。
3、电力,做为当前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力影响因素。其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近似于达到税收的水平。对其进行市场化改造带来的边际影响,远远高于烟草、进口奢侈品,甚至油水气。如此重要的商品,报告认为的在2020年合同电量达到80%的话,个人感觉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需要更多的保障机制和经济活力基础。
而且当前的直购电降幅不代表2020年度的市场价格。按照中央当前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参考其他国家同时期的发展历史,至2020年,如果火电一直不再新增装机,那么将伴随风光等不稳定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增长,而出现技术性供电不足,并将影响整个电网的运行安全。承担基础负荷和调峰、调频等服务的电价将上涨。相关情况已经在欧洲及美国大量出现,甚至德国在重新启动火电来做为电网保障。美国也在风电全面发展的时期,安排了大量火力发电厂的新建。
所以,最近两年的用电富裕,与前几年的用电短缺,甚至大规模燃油发电的现实,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因素。我国的基础条件和新能源电力供应技术的天然缺陷,将是决定我们的市场化进程的最主要力量。而这里面的隐含成本,值得我们深思。
4、报告行业基准收益率的指标过高。虽然8%的标准是行业惯例,但是也应该与时俱进。尤其是作为战略性分析的时候,8%在当前已不能适用。现行中国无风险利率为2.5%左右,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即便真的达到6%,也远远高于国内当前发行的所有3A级债券。更远远高于年收益1%左右,每年上万亿美元资产规模的美元债。能源经济测算,应该伴随市场平均回报,而适时调整。特别是新经济周期,高收益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空想。
能源行业,从来都是逆周期的投资,将在长达20-3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段内发挥效益。即便不考虑汇率、物价等影响,由于煤电企业在建成之后,就仅涉及煤炭采购及维持成本,只要维护得当,其长期折旧,都是一笔可观的资产回报。去除短期波动,电力工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一项远超社会平均收益水平的投资项目。
回顾2015年度,沪深股市80%的公司年收益不足以购买一套住房的囧态,火电企业在当前时期,仍不失为一个亮点。而且,由于小部分风光企业,在技术、诚信体系,管理能力以及规模上的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其投资风险或将远大于火电。做为中国最主要的融资体系的银行系统,至今不大规模对其开放常规项目贷款,就是基于现状无奈的判断,以及痛苦的选择。
5、高耗能去产能有一个线性的过程,而且存在新的耗能需求。比如数据中心机房,高铁(地铁),电动车以及南方供暖,城乡空调,城镇化改造。每一项都将带来超过上亿千瓦的新增负荷。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温饱阶段,并且基本达到小康所设定的目标,按其他国家及当前数据分析推算,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持续两位数的增长,将长期持续。个人认为至2030年~居民生活及第三产业用电量,或将达到与第二产业持平的地位。
6、当前我国经济与国际供需中的定位表明,我们尚无能力提供大规模的、全面的高附加值产品。低附加值、高耗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相当长时间内,是中国经济的常态。这不是低成本的煤电造成的,而是整个经济与科研综合国力的表现。也是国际社会分工的基础现实。
我国14亿的人口基数,注定了只能依靠强大的第二产业来消化劳动人口,否则不论阿里,还是顺丰,都不可能承担5-10亿人的电子商务创业。而在环境可控,个人劳动强度下降,福利及薪酬体系健康,剩余价值有效提升的背景下,完成生产加工制造行业的改革,将是我们未来的唯一出路。
7、供需在市场的层面存在周期性。10年前的过剩,5年后变为稀缺,今天也许又一次过剩。能源行业从来就是一个逆周期行业。不可能在需求出现紧张的时候再开始规划建设。而保持一定的发电量储备,是各国的基本常识。伴随新经济的开展、清洁耗能需求,以及人们生活品质提高诉求,将越来越多的体现在用电负荷上。而且这种负荷将呈现刚性,绝不会有人因为个人收入下降了10%,而放弃对于空调和家用电器的使用。
8、清洁能源现有的建造成本,已经可以收回全部生产阶段的能耗。但是相对于达到同等电量和同等供电质量,风电尚还需要1-2倍的规模,光伏需要2-3倍的累加。如果再考虑风光的发展,对建设更多的电网和储能设备、安全设备的需求,这又近一步加大了清洁能源的使用成本与排放标准。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清洁能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在综合费效比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9、欧洲的高电价政策,是其得以维持清洁能源发展的前提。如果中国居民电价提高一倍,我们也可以大规模的发展风光。然而做为最重要的民生项目和经济基础物资,每年仅电费一次支出就达5万亿元之巨。或是翻倍,民众承受能力和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荡然无存。而且,欧洲风光发展是依托于欧洲电网的核电及水电配套,法国的核电替代危机已出现,将成为制约整个欧洲未来10年电力发展的最大挑战。在当前新建核电成本越来越高,俄罗斯与欧洲关系持续紧张的今天,高成本的电力供应,或将成为压垮欧洲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10、虽然海洋中火山及地壳运动对于大气温度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本身,但为了尽最大可能维系我们的环境。我们完全认可有序发展煤电,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思路,但是更应该考虑国情以及技术体系。过高的追求高比例风光,在当前技术上跟本没有可能。更不必谈经济可行性。
相较美丽的梦想,我们当前更应该立足现实,着重促进火电结构调整,利用存量优化来满足整体低成本能耗需求。同时大力开展清洁能源并网、提升转化效率、储能、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为清洁能源真正走入生活打造基础。
能源领域的研究,不仅仅是公式的简单套用。而是涉及政策、国情、经济、科技、金融、战略规划甚至人性等众多领域的平衡与博弈,需要脚踏实地的钻研与探索,广泛的听取意见和建议。
项目可以容错,但研究与规划,必须强调真实性与可行性,要拥有跨越时代的视野。否则面临的,就是系统性的风险与损失。相关工作,越来越需要综合性的人才队伍以及专业的投资研究机构。
同时,对于能源领域的研究与规划,在具备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的基本条件下,还应该放下包袱,坦然面对诱惑。以公正的立场来思考全局,以学术的视角来审视一切。我们难免为各种利益带盐……但坦诚的情怀是安然入睡之本。任何利益的诱惑都将产生巨大的代价,最终的受害者或许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期待一个百家争鸣的社会,更期待一个清洁、高效、安全的多能互联体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做出更多的贡献。
2、为鼓励火电企业开展脱硫脱硝业务,目前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督与奖励措施。而且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相关电价及电量补偿措施,其运行成本低于综合收益,存在赢利空间。从而促进了电企主动改造,也为全国全面开展超低排放,开展了有效的探索。
3、电力,做为当前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力影响因素。其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近似于达到税收的水平。对其进行市场化改造带来的边际影响,远远高于烟草、进口奢侈品,甚至油水气。如此重要的商品,报告认为的在2020年合同电量达到80%的话,个人感觉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需要更多的保障机制和经济活力基础。
而且当前的直购电降幅不代表2020年度的市场价格。按照中央当前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参考其他国家同时期的发展历史,至2020年,如果火电一直不再新增装机,那么将伴随风光等不稳定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增长,而出现技术性供电不足,并将影响整个电网的运行安全。承担基础负荷和调峰、调频等服务的电价将上涨。相关情况已经在欧洲及美国大量出现,甚至德国在重新启动火电来做为电网保障。美国也在风电全面发展的时期,安排了大量火力发电厂的新建。
所以,最近两年的用电富裕,与前几年的用电短缺,甚至大规模燃油发电的现实,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因素。我国的基础条件和新能源电力供应技术的天然缺陷,将是决定我们的市场化进程的最主要力量。而这里面的隐含成本,值得我们深思。
4、报告行业基准收益率的指标过高。虽然8%的标准是行业惯例,但是也应该与时俱进。尤其是作为战略性分析的时候,8%在当前已不能适用。现行中国无风险利率为2.5%左右,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即便真的达到6%,也远远高于国内当前发行的所有3A级债券。更远远高于年收益1%左右,每年上万亿美元资产规模的美元债。能源经济测算,应该伴随市场平均回报,而适时调整。特别是新经济周期,高收益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空想。
能源行业,从来都是逆周期的投资,将在长达20-3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段内发挥效益。即便不考虑汇率、物价等影响,由于煤电企业在建成之后,就仅涉及煤炭采购及维持成本,只要维护得当,其长期折旧,都是一笔可观的资产回报。去除短期波动,电力工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一项远超社会平均收益水平的投资项目。
回顾2015年度,沪深股市80%的公司年收益不足以购买一套住房的囧态,火电企业在当前时期,仍不失为一个亮点。而且,由于小部分风光企业,在技术、诚信体系,管理能力以及规模上的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其投资风险或将远大于火电。做为中国最主要的融资体系的银行系统,至今不大规模对其开放常规项目贷款,就是基于现状无奈的判断,以及痛苦的选择。
5、高耗能去产能有一个线性的过程,而且存在新的耗能需求。比如数据中心机房,高铁(地铁),电动车以及南方供暖,城乡空调,城镇化改造。每一项都将带来超过上亿千瓦的新增负荷。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温饱阶段,并且基本达到小康所设定的目标,按其他国家及当前数据分析推算,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持续两位数的增长,将长期持续。个人认为至2030年~居民生活及第三产业用电量,或将达到与第二产业持平的地位。
6、当前我国经济与国际供需中的定位表明,我们尚无能力提供大规模的、全面的高附加值产品。低附加值、高耗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相当长时间内,是中国经济的常态。这不是低成本的煤电造成的,而是整个经济与科研综合国力的表现。也是国际社会分工的基础现实。
我国14亿的人口基数,注定了只能依靠强大的第二产业来消化劳动人口,否则不论阿里,还是顺丰,都不可能承担5-10亿人的电子商务创业。而在环境可控,个人劳动强度下降,福利及薪酬体系健康,剩余价值有效提升的背景下,完成生产加工制造行业的改革,将是我们未来的唯一出路。
7、供需在市场的层面存在周期性。10年前的过剩,5年后变为稀缺,今天也许又一次过剩。能源行业从来就是一个逆周期行业。不可能在需求出现紧张的时候再开始规划建设。而保持一定的发电量储备,是各国的基本常识。伴随新经济的开展、清洁耗能需求,以及人们生活品质提高诉求,将越来越多的体现在用电负荷上。而且这种负荷将呈现刚性,绝不会有人因为个人收入下降了10%,而放弃对于空调和家用电器的使用。
8、清洁能源现有的建造成本,已经可以收回全部生产阶段的能耗。但是相对于达到同等电量和同等供电质量,风电尚还需要1-2倍的规模,光伏需要2-3倍的累加。如果再考虑风光的发展,对建设更多的电网和储能设备、安全设备的需求,这又近一步加大了清洁能源的使用成本与排放标准。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清洁能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在综合费效比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9、欧洲的高电价政策,是其得以维持清洁能源发展的前提。如果中国居民电价提高一倍,我们也可以大规模的发展风光。然而做为最重要的民生项目和经济基础物资,每年仅电费一次支出就达5万亿元之巨。或是翻倍,民众承受能力和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荡然无存。而且,欧洲风光发展是依托于欧洲电网的核电及水电配套,法国的核电替代危机已出现,将成为制约整个欧洲未来10年电力发展的最大挑战。在当前新建核电成本越来越高,俄罗斯与欧洲关系持续紧张的今天,高成本的电力供应,或将成为压垮欧洲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10、虽然海洋中火山及地壳运动对于大气温度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本身,但为了尽最大可能维系我们的环境。我们完全认可有序发展煤电,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思路,但是更应该考虑国情以及技术体系。过高的追求高比例风光,在当前技术上跟本没有可能。更不必谈经济可行性。
相较美丽的梦想,我们当前更应该立足现实,着重促进火电结构调整,利用存量优化来满足整体低成本能耗需求。同时大力开展清洁能源并网、提升转化效率、储能、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为清洁能源真正走入生活打造基础。
能源领域的研究,不仅仅是公式的简单套用。而是涉及政策、国情、经济、科技、金融、战略规划甚至人性等众多领域的平衡与博弈,需要脚踏实地的钻研与探索,广泛的听取意见和建议。
项目可以容错,但研究与规划,必须强调真实性与可行性,要拥有跨越时代的视野。否则面临的,就是系统性的风险与损失。相关工作,越来越需要综合性的人才队伍以及专业的投资研究机构。
同时,对于能源领域的研究与规划,在具备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的基本条件下,还应该放下包袱,坦然面对诱惑。以公正的立场来思考全局,以学术的视角来审视一切。我们难免为各种利益带盐……但坦诚的情怀是安然入睡之本。任何利益的诱惑都将产生巨大的代价,最终的受害者或许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期待一个百家争鸣的社会,更期待一个清洁、高效、安全的多能互联体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