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0亿千瓦时!我国电力消费革命明显提速
- 索引:910
- 发布时间:2017/9/25 8:50:07
- 点击次数:48
- 加入收藏
2012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49657亿千瓦时,居于世界第一位,2016年已经达到59747亿千瓦时(全口径)。五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0090亿千瓦时,增幅达20%,无论是从全社会用电量基数,还是增幅上看,均居于世界首位。
五年来
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大。2013年达到7.6%峰值,之后逐年回落,2015年为最低点0.5%,2016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出现反弹,达到4.9%。我国电力消费正在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跟踪数据显示
我国产业用电结构优化明显,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正在逐步降低,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比重进一步上升,我国全社会用电结构更加合理。另外,区域用电结构优化显著,虽然“东南高西北低”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西部、北部区域,如河南、江西等省份,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我国电力消费“东南高西北低”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分析显示
虽然,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绝对值居于世界首位,但2016年,我国人均用电量仅为4294千瓦时/人,与美国12973亿千瓦时/人、加拿大15542千瓦时/人、韩国10564千瓦时/人存在不小的差距。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潜力依然巨大,目前全社会用电量低速增长或是短期现象。
五年,电力消费增速进入“新周期”
数据显示,五年间,我国电力消费增速已经出现明显放缓趋势,但是由于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基数较大,增长幅度依然惊人。数据显示,五年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依然增长10090亿千瓦时,增幅依然居于世界首位。
从电力消费区域分布上看
2012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超过2000亿千瓦时的省份为7个,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北、河南、内蒙古,其中广东、江苏、山东全社会用电量已经达到4619亿千瓦时、4581亿千瓦时、3795亿千瓦时。
2016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超过2000亿千瓦时的省份为10个,分别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北、河南、内蒙古、新疆、四川和辽宁,其中广东、江苏、山东全社会用电量,已经达到5608亿千瓦时、5458亿千瓦时、5388亿千瓦时。
2012年,我国各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增幅相对较高。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省份有5个,分别为新疆、西藏、海南、安徽、贵州,增长率达到37.3%、16.7%、14.1%、11.5%、10.9%。
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省份仅有2个,分别是西藏和山西,增长率为21.4%、11.1%。值得指出的是,3个省份青海、甘肃、云南全社会用电量为负增长,分别为-3.1%、-3.1%、-2.0%。
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分析显示
我国电力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部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逐步趋缓,西部、中部地区正在成为我国电力消费新的增长地区。
另外,受到区域产业结构影响,2012年,我国西部地区全社会用电量曾经出现大幅度上升现象,而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以及区域产业升级影响,我国东部、西部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明显放缓,中部地区则出现了相对较高的增长率,如河南、江西、安徽,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居于全国领先水平。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上看,该区域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较为强劲。
五年,我国电力消费结构优化明显
五年来,拉动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主要动力也在发生改变。2012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增速分别为2.00%、74%、11.4%、12.5%,第二产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而2016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增速已经变成5.3%、2.9%、11.2%、10.8%,第三产业用电量则相对领先。
数据显示
2016年我国不同产业,对于各个区域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贡献也存在较大差异。华北、西北、南方区域主要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用电拉动;华东区域为第二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拉动;华中区域主要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拉动;东北区域主要是第三产业拉动。
五年来,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更加平稳。作为拉动我国全社会用电量重要推动力,第二产业,特别是化工、建材、黑色金属、有色等高载能产业各个省份产生了新的趋势。
从产业结构上看
2016年,华中、南方、东北、华东区域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华北、西北区域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超过75%。西北、南方、华北区域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平均增速,西北以及南方区域高载能行业用电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是全国高载能产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力量。
化工行业
目前该产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华东区域,两个区域化工行业用电量占全国同行业用电量的54.8%,从全国范围上看,仅华东和西北区域化工行业用电量实现正增长,带动化工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0.2%。
建材行业
目前该产业除了东北和西北区域以外,其他区域分布相对较为均衡,基本各占全国同行业用电量的20%左右,其中华中区域占比较大,为25.1%。与上一年同期相比,西北、南方和华北区域建材行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黑色金属
目前该产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用电占比达到34%,与上一年相比,各个区域黑色金属行业用电量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西北、华北、东北区域用电量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有色行业
目前该产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区域,两个区域合计用电量占全国同行业用电量的66.2%,华中和南方区域用电量占比正在逐年减少。与上年同期相比,南方和华北区域用电量分别增长9.2%和5.2%,而华中、东北和华东则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华中区域同比下降8.7%。
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预计,短期内,四大高载能产业依然是影响各个区域全社会用电量变动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结构定位、以及环保政策推动,华北、华东、南方等局部地区,高载能产业全社会用电影响有减弱趋势。未来,随着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在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电力消费结构正在变得更加健康、合理。
五年来
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大。2013年达到7.6%峰值,之后逐年回落,2015年为最低点0.5%,2016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出现反弹,达到4.9%。我国电力消费正在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跟踪数据显示
我国产业用电结构优化明显,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正在逐步降低,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比重进一步上升,我国全社会用电结构更加合理。另外,区域用电结构优化显著,虽然“东南高西北低”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西部、北部区域,如河南、江西等省份,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我国电力消费“东南高西北低”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分析显示
虽然,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绝对值居于世界首位,但2016年,我国人均用电量仅为4294千瓦时/人,与美国12973亿千瓦时/人、加拿大15542千瓦时/人、韩国10564千瓦时/人存在不小的差距。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潜力依然巨大,目前全社会用电量低速增长或是短期现象。
五年,电力消费增速进入“新周期”
数据显示,五年间,我国电力消费增速已经出现明显放缓趋势,但是由于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基数较大,增长幅度依然惊人。数据显示,五年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依然增长10090亿千瓦时,增幅依然居于世界首位。
从电力消费区域分布上看
2012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超过2000亿千瓦时的省份为7个,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北、河南、内蒙古,其中广东、江苏、山东全社会用电量已经达到4619亿千瓦时、4581亿千瓦时、3795亿千瓦时。
2016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超过2000亿千瓦时的省份为10个,分别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北、河南、内蒙古、新疆、四川和辽宁,其中广东、江苏、山东全社会用电量,已经达到5608亿千瓦时、5458亿千瓦时、5388亿千瓦时。
2012年,我国各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增幅相对较高。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省份有5个,分别为新疆、西藏、海南、安徽、贵州,增长率达到37.3%、16.7%、14.1%、11.5%、10.9%。
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省份仅有2个,分别是西藏和山西,增长率为21.4%、11.1%。值得指出的是,3个省份青海、甘肃、云南全社会用电量为负增长,分别为-3.1%、-3.1%、-2.0%。
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分析显示
我国电力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部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逐步趋缓,西部、中部地区正在成为我国电力消费新的增长地区。
另外,受到区域产业结构影响,2012年,我国西部地区全社会用电量曾经出现大幅度上升现象,而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以及区域产业升级影响,我国东部、西部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明显放缓,中部地区则出现了相对较高的增长率,如河南、江西、安徽,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居于全国领先水平。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上看,该区域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较为强劲。
五年,我国电力消费结构优化明显
五年来,拉动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主要动力也在发生改变。2012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增速分别为2.00%、74%、11.4%、12.5%,第二产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而2016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增速已经变成5.3%、2.9%、11.2%、10.8%,第三产业用电量则相对领先。
数据显示
2016年我国不同产业,对于各个区域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贡献也存在较大差异。华北、西北、南方区域主要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用电拉动;华东区域为第二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拉动;华中区域主要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拉动;东北区域主要是第三产业拉动。
五年来,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更加平稳。作为拉动我国全社会用电量重要推动力,第二产业,特别是化工、建材、黑色金属、有色等高载能产业各个省份产生了新的趋势。
从产业结构上看
2016年,华中、南方、东北、华东区域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华北、西北区域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超过75%。西北、南方、华北区域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平均增速,西北以及南方区域高载能行业用电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是全国高载能产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力量。
化工行业
目前该产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华东区域,两个区域化工行业用电量占全国同行业用电量的54.8%,从全国范围上看,仅华东和西北区域化工行业用电量实现正增长,带动化工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0.2%。
建材行业
目前该产业除了东北和西北区域以外,其他区域分布相对较为均衡,基本各占全国同行业用电量的20%左右,其中华中区域占比较大,为25.1%。与上一年同期相比,西北、南方和华北区域建材行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黑色金属
目前该产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用电占比达到34%,与上一年相比,各个区域黑色金属行业用电量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西北、华北、东北区域用电量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有色行业
目前该产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区域,两个区域合计用电量占全国同行业用电量的66.2%,华中和南方区域用电量占比正在逐年减少。与上年同期相比,南方和华北区域用电量分别增长9.2%和5.2%,而华中、东北和华东则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华中区域同比下降8.7%。
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预计,短期内,四大高载能产业依然是影响各个区域全社会用电量变动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结构定位、以及环保政策推动,华北、华东、南方等局部地区,高载能产业全社会用电影响有减弱趋势。未来,随着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在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电力消费结构正在变得更加健康、合理。